民族广播网10月20日消息 据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标煤1.5亿多吨,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水平,浪费严重。推行供热计量改革是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工作,也是一件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因此,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多种因素制约供热计量改革和推广
2.供热单位对分户供热计量根本没有积极性。购买热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及其连接附件的钱政府不给,需要自己“掏腰包”,而且分户计量“换”来的结果肯定是热费收的少了,而且增加了供热费结算工作量(要逐户验表退费),供热单位不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花钱又赔本的“傻”事儿。换言之,居民“剩余”的包烧费都装进了供热单位的口袋,但是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这也是供热采暖费“暗补”政策的弊端之一。
3.供热计量改造资金不足,一次性投资很大。分户计量用多少热,花多少钱,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老百姓没有办法推动这件事,能推动这件事的供热部门又没有多少积极性,于是这件看起来不难的事进展却很缓慢。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能打破这种僵持局面,但是,对既有公共建筑的供热计量投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地改造,地方政府和供热单位实在是承受不了。
4.完全按计量收费存在问题。如果单纯地按计量收费,也会损害供热企业的利益:一是因为热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像自来水,用多少就是多少,不用也没什么损失。但热就不一样了,即使你不用热,也会有一部分热损。二是考虑到室内上下水怕冻的问题,所以最低限度也要有个基本温度,保持室内不冻。
5.分户计量装置的质量、检定效验、维护(维修)和更新等,也是制约供热计量改革和推广的诸多因素之一。首先,分户供热计量一次元件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使用寿命,是供热计量改革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由于供热方式的不同,供热质量不一,能达到长期稳定供热运行的供热单位,除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供热系统外,恐怕连大、中型热水锅炉区域供热系统也很难保证在供热初期和供热末期能始终保持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更何况那些小型的、分散的供热单位。另外,供热循环水质特别是二级网系统也很关键,循环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热计量的计量准确性,而这其中流量计量原件又是最关键、最主要的热计量部件。因此,对北方城市来讲,热计量装置的选型、研发非常重要。此外,热计量装置应该由谁来管?热计量装置的检定效验、维护(维修)和更新费用应该由哪个部门出?这是摆在当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和推广供热计量的建议
2.政府部门要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中“唱”主角。应加大面向供热计量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供热计量专项资金。
3.供热计量的推广力度要大。供热计量应从新建建筑和既有公共建筑,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做起,对新建建筑可收取部分供热计量配套资金,凡进行节能墙体改造的建筑必须开展供热改造。对不符合供热计量要求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不予供热。
4.组建供热管网清洗队伍。配套组建专业“清洗”队伍,及时清除供热支网和散热器内壁挂附上的污垢,以延长供热计量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同时也保证采暖质量,减少供热损失。